第三,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初具全球化的自信和视野。
8月,在山西阳泉领跑者基地项目中,协鑫新能源投出了每度电0.61元/kWh的价格后,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盛日电)和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内蒙)又在包头项目中报出了0.52元/kwh的投标价格。据了解,新能源的补贴目前已经达到550亿元,年底补贴缺口或达600亿元,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所有人都认为光伏行业依然有利润空间,以后的补贴可能会减少。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未来的补贴额度则会下降。目前有的组件价格已降到3元/W以下,而上半年的低价还在3.8元左右,这就意味着申报电价下降近1毛钱。其中,昌盛日电和华电内蒙报出了0.52元的申报电价,这是继山西阳泉领跑者项目协鑫新能源控股报出0.61元的度电价格后又一次刷新了电价新低。再创新低日前,内蒙古发布公示称,天合光能、华电内蒙、昌盛日电等12家企业进入包头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投资商公示名单。
在那次会议上,多位企业负责人预测了包头项目的价格。这反映了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程度。当前,从生产能力到市场竞争能力再到终端市场建设规模,中国光伏产业都是走在竞争对手前面的。
对此,有境外专家分析说:天合经营的全球最大光伏工厂产能达到3200兆瓦。而欧洲领先的光伏企业太阳能世界公司最重要的电池板工厂的生产能力为650兆瓦。再例如瞿晓铧不久前明确表态:阿特斯主要专注在两个方面,一是光伏先进制造业;二是市场的国际化。参考资料:《网易特别策划_双反调查或致中国光伏损失20亿美元》《中国光伏双反丢海外需求转移产能避高税率》《借助海外工厂重夺欧盟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布局》《退烧欧洲市场:中国光伏企业摆脱依赖症》《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展望》《我国光伏产业冰火两重天:下游发光发热上游价格下探》《扩展海外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奔赴泰国》《晶澳拟建300MW巴西组装厂》《供应过剩与双反压力并行中国光伏公司海外扩张不容易》《我国光伏走出去历程扫描》《中美双反重审几维持原判陆厂税率驱动美国均价续降》《国光伏产业协会会长:走出去不光卖产品更要全球化生产》《中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走出去步伐加快》《德媒:中国成全球最大太阳能国家但利用率有待提高》《光伏产能在供过于求中继续扩张》《欧盟又要拿起大棒海外建厂公司据说还撑得住》《光伏巨头利润集体攀升可持续盈利面临压力》《数家中国光伏企业退出欧盟价格承诺机制》。
因为希望中国光伏始终外战内行,老红与中国机电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的朋友开玩笑:知道贵会的存在是因为双反,现在双反式微,贵会会不会失业?其实一个更重要的工作摆在了眼前:让中国光伏全面走上国际化之路。有消息说: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制造商的电池和组件海外产能分别达到6.8GW和11GW,并预计将在2016年底分别上升至13GW和16GW。
双反不但没有压垮中国光伏加工业,反而越压越强,甚至强到中国光伏加工企业反倒把境外企业并购了。它表现在:1)早期市场国际化。对于这场双反,唯一没有想到是,五年后竟然反出了一个中国光伏加工全球化的结果。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中国其他加工业还没有把发达国家的加工业怎么着,就已经面临无数次的双反,而这次中国光伏加工业已经把发达国家打的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所以双反一定是在劫难逃。
中国光伏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他们说:为了有效应对美国双反带来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选择在欧美投资建厂,携带资金、人员、技术外逃,不然企业就得死掉。9月2日,招商新能源集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启动熊猫电站推动可持续发展青年参与与创新计划。这些都代表着一个中国光伏产业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时代正在来临。
这意味着:在充分发挥产能的情况下,天合光能的固定成本可以被均摊到将近5倍数量的产品上。中国光伏产业不但具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而且也只有通过更多参加国际市场竞争,才能全面地提高市场化竞争能力,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以上结果,境外的权威评论是:对于双反不论维持还是取消保护性关税现在就已清楚的是,欧洲在争夺太阳能产业统治地位的斗争中失败了。SolarWorld等要求美国政府征收超过10亿美元的关税,曾对年轻的中国光伏加工业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我国已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率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3、加快落实各地方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约束性指标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已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4、用市场化手段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补贴方式改革从全球经验看,绿色电力证书(绿证)交易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化激励方式。笔者认为,光伏电价调整应着眼全局,算大帐。大幅下调电价,必然影响投资信心,危及国家非化石能源承诺目标的实现,极大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煤电的脱硫、脱销、除尘分别补贴0.015、0.01、0.002元/千瓦时,三项共计0.027元/千瓦时。
2015年我国煤电全口径发电量为4.23万亿千瓦时,粗略估算2015年对煤电补贴1142亿元。对地面电站,在一定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前提下,测算上网电价如下(单位:元/千瓦时):若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年满负荷等效小时数按1400、1300、1200,以较低的投资水平6500元/千瓦估算,电价分别达到0.629、0.680、0.739元/千瓦时以上,资本金内部收益率才能超过8%;电价分别达到0.677、0.731、0.794元/千瓦时以上,资本金内部收益率才能超过10%。
要确保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要承担重要发展责任。仅仅将煤电脱硫电价补贴拿出一部分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就能够解决补贴资金不足的问题。
对分布式光伏,建议由电网公司按照项目所在地的售电峰值电价全部收购,电网公司可收取0.1元/千瓦时过网费,不区分资源区补贴,维持0.42元/千瓦时的国家补贴不变。具体建议如下:1、上网电价近期不宜大幅调整对地面光伏电站,建议将对Ⅰ类、Ⅱ类资源区域上网电价调整为0.65元/千瓦时、0.75元/千瓦时;对Ⅲ类资源区域,主要位于南部和中东部区域等负荷中心,这些地区更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而且面临用地限制、资源一般且具体项目差异较大等问题,建议将电价调整为0.85元/千瓦时,以应对投资收益对发电量变化的敏感。
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其实是对其环境经济效益的补偿。为合理估算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进行财务测算如下:1、项目资本金30%;2、银行贷款70%,贷款期限15年,贷款利率4.9%;3、初始投资6.5~7元/瓦,固定资产折旧年限20年,5%残值;4、电价补贴时间为20年,最后5年电价按0.3元/千瓦时;5、年度运维费0.07~0.1元/瓦;6、组件按照首年衰减2.5%,以后每年衰减0.8%;7、按照光伏电站现行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体系已相对完善,带动就业165多万人;总并网容量近80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上半年电池片、组件出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核心技术进步明显,光伏转化效率屡创世界新高,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但上述测算是理想情况,实际投资成本可能更高,如有的地方会征收资源费或摊派公共设施建设费,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不断增加;运行中更有弃光限电、补贴滞后、组件衰减超过预期等风险,整体上讲,投资收益远没有测算的乐观。
光伏作为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新兴产业,现阶段只有维持足够大的新增市场规模,稳定上下游产业链的基本利润水平,才能保证一定的研发投入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建议国家电价政策制修订时要全面考虑,同时电价调整要以彻底解决弃光限电和补贴拖欠为前提。
三、电价调整应以科学的成本和收益测算为依据今年,随着组件等设备价格的下降,光伏项目成本经历了较大变化。但目前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如国家补贴严重滞后,西部区域弃光限电严重,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也远低于预期。
面对气候变化、重度雾霾等严重环境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这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更因为其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必将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企业出于发展战略布局需要,个别项目哪怕赔本,对他们来说也是值得投入的。
2、减少煤电脱硫脱硝和除尘补贴,弥补可再生能源基金截至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拖欠补贴累计达550亿元以上,按最新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国家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及上述的建议上网电价简单计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年度缺口在400~600亿元。(作者系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9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一则《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大幅下调光伏电价,引发各种争议。通过改变补贴方式,改善当前全国分布式光伏发展不利的现状。
若以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稿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0.2、0.25、0.3元/千瓦时的补贴标准,很难达到行业要求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水平。作为一种可交易、能兑现为货币的凭证,它既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计量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转让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效益等正外部性所有权的交易工具。
四、电价调整应转变对补贴过高的认识光伏电价的确比煤电电价高,但煤电价格并不是其完全成本的体现,未体现其环境污染及因环境污染带来的民众健康等隐性成本。二、电价调整应以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为宗旨光伏作为我国鲜有的能引领全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拉动就业提振经济和带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意义深远。
但我国适合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区域,多位于Ⅱ类、Ⅲ类等资源条件不是很好区域,且投资方要承担诸如贷款利率上浮、电费收取较难、屋顶使用不确定等比地面电站更多风险。作为对比,2015年度可再生能源补贴仅有500多亿元,金额远小于对煤电的补贴。